行业动态

AI驱动,智造未来:新型工业化锚定六大关键赛道

发布时间:2025-11-04 文章来源:本站

11月3日,工信微报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在《党建》2025年第11期发表的署名文章《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文章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迈入全球领先阵营,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4年国内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相关企业超过5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逾400家,人工智能与新型工业化融合正不断走深向实。

在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时,李乐成强调要“奋力谱写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新篇章”,具体聚焦以下六大方向: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人工智能+制造”融合、培育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加强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推进国际开放协作。

在核心技术突破方面,文章指出要夯实算力、算法与数据三大基础,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要增强算力支撑能力,推动高端芯片和高速互联技术研发,促进软硬件生态协同,建设算力互联平台,实现资源高效调度。同时,要加大语言、视觉及多模态等底层算法研发,布局类脑智能、世界模型等前沿方向,发展工业专用大模型,推动大中小模型协同演进。通过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模型与工具供给能力,并促进模型与高质量数据协同发展,构建“数据—模型—应用—安全”一体化机制。

image.png

围绕“人工智能+制造”,文章提出要构建完善政策体系,制定专项行动意见,明确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智能化路径,编制企业应用指南。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发布转型指引,开展常态化赋能对接,推广标杆案例与成熟方案。促进人工智能融入制造全流程,强化在智能设计、虚拟仿真、故障预警等场景的应用,推动生产模式与管理方式全面升级。同时,加快AI终端产品创新,推进AI手机、AI电脑等迭代,加强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前沿终端研发,深化大模型与新能源汽车、数控机床等融合,探索多智能体协同应用生态。

在培育优势企业方面,文章强调要支持龙头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打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加强对中小企业在算力、数据、场景等方面的扶持,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同时,壮大赋能服务商队伍,整合技术、平台与工具资源,提供模型调优、数据治理、安全保障等全链条服务,打造标准化行业解决方案,畅通技术与场景对接。

针对产业发展环境,文章提出要强化资金引导,发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早期、长期和硬科技领域。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共性技术供给能力。指导各先导区汇聚优质资源,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应用高地。依托国家高新区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与集聚发展。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