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浙江搏浪“低空蓝海” 建强低空经济赛道

发布时间:2025-08-21 文章来源:智慧城市网整理

       低空经济是典型的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方向,已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重点领域之一。
 
  低空经济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在民用领域,可用于旅游观光,如空中游览、热气球体验等,为人们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在物流配送方面,无人机可实现“最后一公里”配送,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在农业领域,无人机植保能够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减少人工成本,精准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施肥。在公共服务领域,低空经济在应急救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在地震、洪水等灾害发生时,通过无人机进行灾情勘察、物资投送和通信中继;在城市管理中,可用于交通监测、违建巡查、环境监测等。这些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我国,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低空经济”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2024年3月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发展低空经济。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赛道、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近日,《中国低空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发布,报告数据显示,从创新效力、产业实力、场景活力、发展潜力和保障能力5个维度来看,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四川省低空经济发展具有较高水平,位于第一梯队。今年以来,浙江低空经济产业加速布局。省委书记王浩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刘捷在不到一个月内相继调研低空行业,在调研中,王浩希望企业以应用场景为牵引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推动产业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在低空经济领域纵横驰骋。
 
  2024年8月,浙江正式发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要构建起低空新基建“三张网”——低空基础设施网、低空航路航线网和低空飞行服务网。目前,浙江已成功将建德机场的空域面积从1900平方公里扩展至5700平方公里,成为全国单片面积最大的低空空域。同时,浙江还完成了省内“两横两纵”低空主干线航路的划设,获批了39条低空航线,并运营了6条短途运输航班。至此,浙江已基本构建起省内省际“双循环”“干支通”立体融合的低空航线网络。
 
  在低空指挥“监视网”方面,浙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省域900米以上低空通信监视信号已实现有效覆盖,成为全国首个打破通航飞行“看不见、叫不到、管不住”瓶颈的省份,实现了通航飞行的“可视化”。这一突破为低空经济的安全、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浙江在低空经济的场景应用方面同样走在了全国前列。嘉兴市南湖区的无人机运输和城市出行与物流服务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项目,便是浙江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一项目的成功不仅展示了浙江在低空安全、物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也为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低空制造领域,浙江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近年来,浙江陆续引进了航天彩虹和北航长鹰两个军用无人机生产基地,成为仅次于四川的军用无人机生产大省。同时,浙江还积极培育本土的低空制造集群,打造了多个航空航天领域的新产业平台和特色小镇,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的入驻。
 
  在低空物流方面,浙江更是走在了行业的前列。2019年,全国首张城市场景无人机物流运行牌照在浙江迅蚁科技诞生。如今,迅蚁科技已在全国29个城市开辟了常态化航线,并与浙江省血液中心合作开展了无人机血液配送服务,这是全国首条投入使用的无人机血液配送航线。
 
  低空经济是一场“新质革命与场景变革”,蕴含着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基本特征,是典型的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和新兴赛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市场空间。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