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第五届中国数据要素50人论坛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会议中心举行。本届论坛由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组委会主办,中国行为法学会、国际数据协会(IDA)、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数字经济研究院承办,本届论坛主题是“推动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主题演讲围绕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数据利益保护制度、主权AI下的大模型与高质量数据集、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的法律属性、工业数据的价值创造、平台数据安全合规与开发利用的路径、数据思维与大模型治理等热点问题,与会嘉宾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同时,本届论坛发布了三项数据要素创新研究成果: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与合规审计体系、生成式人工智能标注安全能力认证体系、数据资产定价模型(DCAPM)。
以高水平安全促进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
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委员会执行主席彼得·梅杰在视频致辞中强调,数据共享的新秩序应基于权利,所有数据共享都必须置于对人权保护的框架内,严格遵守隐私和伦理规范,将人的尊严置于数据开发利用的核心。通过透明机制和安全保障,在政府、企业和公民之间建立坚实的互信基础,以相互信任为纽带,实现跨境数据共享和流动。
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在致辞中指出,数据资源是关键生产要素,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意义重大,推动政务数据有序共享是释放公共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他提出三个方面的意见:一是以法治思维破除数据壁垒,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标准规范,构建协同机制;二是在法治轨道上激发数据要素潜能,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安全有序开放,创新开发利用模式,聚焦应用场景牵引;三是靠法治利剑筑牢安全底线,压实全链条责任,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防护,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中国数据要素50人论坛主席王春晖教授对论坛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他指出,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重要专题论坛,中国数据要素50人论坛已举办五届,由我国著名科研机构、著名高校、中央企业、著名跨国公司、知名数据安全企业等15家机构正式联合发起设立,目前已成为数据要素领域的重要智库。论坛聚焦研究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规律,以高水平安全促进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推动数据要素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对实体经济的创造价值,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他认为,高质量数据集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融合的倍增效应。中国数据要素50人论坛还将重点聚焦算法、算力、高质量数据集的协同创新,以高质量数据更好促进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构建良好数据要素市场生态体系,应当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王春晖教授强调,论坛将在持续关注构建保障权益与合规利用的数据产权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和建立数据的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协同发展的数据要素市场。
政务数据共享不是“独角戏”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必新围绕“推动政务数据安全有序高效共享利用”的主题进行了演讲。江必新教授强调,政务数据有效和有序共享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他指出,2025年公布的《政务数据共享条例》为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面对观念障碍、技术瓶颈、安全风险及业务应用难题,江必新教授认为,政务数据共享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公众监督的系统工程,要着力构建多方协同的“数据共同体”。政府应统筹规划、制定标准、强化监管,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企业应提供技术支撑与市场化服务,如华为“政务一网通”平台已覆盖20个省份;公众应通过“数据可用可查”机制,依法行使知情权与监督权,增强数据共享的社会认同。依托这一机制,建立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数据共享制度体系和管理规则,明确各部门在数据归集、共享、应用、安全等方面的责任,从而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有序、协调有力的政务数据共享格局。
公共数据是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风向标
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坚波围绕“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主题发表了演讲。胡坚波院长指出,公共数据是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风向标,公共数据资源的共享、开放与授权运营构成公共数据价值释放的三大支柱。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建冬以“公共数据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与路径”为主题发表了演讲。王建冬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统筹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机构分层级进行数据要素价格监测工作,重点分析数据要素价格变动的原因、趋势,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形成监测分析报告并提出预警建议。在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的价格形成机制上,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数据管理部门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核定最高准许收入,最高准许收入包括经营成本、准许利润和税金。目前,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的定价应以成本补偿法为基本定价原则。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在数据要素市场充分活跃和不妨碍社会主体创新积极性的前提下,可以适时启动探索基于市场法和收益法的公共数据定价机制。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张恒山指出,权利不等于利益,赋予人们权利不等于使权利人获得利益。在数据权属问题上,持有数据不等于拥有利益。数据中的信息有可能带来利益,也有可能毫无利益。
国际数据协会(IDA)主席、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春晖围绕“公共数据资源授权运营的法律属性”的主题发表了演讲。王春晖指出,“公共数据”与“公共数据资源”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经济学的视角看,资源是指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各种要素和条件,这些要素和条件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公共数据资源是具有使用价值的经济资源,主要以数据集合的形式存在。公共数据资源,主要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利用价值的数据集合。他强调,公共数据资源是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不是主动“收集”的数据。
形成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公共服务体系
抖音集团法务副总裁邰江丽以“平台数据安全合规与开发利用的路径”为主题发表了演讲。邰江丽指出,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起到关键作用,平台企业应在保障数据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有效开发和利用数据。邰江丽介绍了抖音集团在技术向善、建立安全合规体系、强化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应用举措,包括数据分级分类保护、大模型安全互信计算框架,并尤其强调了联邦模型训练与推理、安全沙箱等技术工具的应用,以及透明化算法治理的尝试。
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张清华教授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释放人力、模仿思维和提升智能的进程,在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构筑的数字世界中,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需深化基础理论研究,聚焦数据聚合、数据成像和数据态势感知等数据科学关键问题。张清华教授强调,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构建起万物互联数字世界。网络的每个终端(人、计算机、传感器、摄像头、手机等)都是数据的生产者,都对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化描述,数据已汇聚成海洋,数字世界已经逐渐形成。张清华教授认为,在数据流通利用方面,应建成支持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发展、保障数据安全自由流动的流通利用设施,形成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公共服务体系;在算力底座方面,应构建多元异构、高效调度、智能随需、绿色安全的高质量算力供给体系;在网络支撑方面,应构建泛在灵活接入、高速可靠传输、动态弹性调度的数据高速传输网络;在安全治理方面,应构建整体、动态、内生的安全防护体系;在应用方面,应支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赋能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
本届论坛圆桌对话环节的主题是“创新、合作——AI+高质量公共数据集的求索之路”。圆桌对话由中国数据要素50人论坛主席王春晖教授主持,邀请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曲强,北京大学政府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勇,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辛阳,深圳大学创新发展法治研究院院长叶卫平教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球政务一网通军团研发副总裁赵猛,山东省日照市大数据局局长田金光,安徽省安庆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丁超,中国行为法学会网络与数据法学研究部数据法律专家丁振赣等学界、企业界和地方数据局领导,围绕“人工智能与高质量数据集的建构”,进行了观点碰撞和热烈交流,得到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 (综和)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